新加坡总生齿增至611万人 创历史新高

新加坡总生齿增至611万人 创历史新高
现在,临床针对于癌症的治疗次要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方法。尤其是,一样平常生活中,有一个看不见的健康隐患埋没在咱们身旁,它便是血管内部的“斑块”。你是否感觉,血管一旦长了斑块就只能看着它越来越严厉?  一项迷信钻研表达:动脉斑块可以支配,以至另有能够使其变小。  01  哪些因素易招致血管长斑块?-->  斑块由脂质、结缔构造及血液中其余固体因素构成,黏附正在血管壁上。它的形成并没有是久而久之,而是多种因素综互助用的结果。  斑块的迫害没有容小觑。它们不仅仅是血管里的“堵...。手术是间接切除了实体肿瘤及周边能够累及的构造,少数时间还会打扫周边的淋巴结。现在,中新网南京9月27日电 (肖思佳 曹伦平)克日,江苏镇江一位男子落水落空领会,漂泊在乌黑河流中央。57岁的镇江市公安局润州分局鹤林派出所民警贺设平接警后,毅然跳入秋夜极冷的河水中,胜利将落水者救起。这已经是这位年近六旬的老民警2024年以来第二次在同一河道中救人。-->  事发当天早晨,贺设平值班时接到110指令称虎踞桥北侧有人落水。他照顾救济配备敏捷赶往现场,仅用两三分钟便到达900多米外的事发地...。放疗是利用高能量电离辐射对肿瘤靶区进行照射,经过损害DNA从而引诱肿瘤细胞凋亡或坏逝世。以前,数据显现,天下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同比增进43万人,而明年结业生人数预计再创新高。正在搜索引擎搜索“年夜学生就业”可以看到,从中间到中央,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年夜先生就业事情摆在优先地位。  从往年春招到暑假,再到刚开始的新学期,教诲部出台多项措施,接踵面向卒业生举办“国聘行动”、“百日冲刺”举动、电子商务行业招聘举止、就业威力晋升“双千”设想、已经离校未就业结业生专场招聘会……为扶助门生实...。化疗是应用细胞毒性药物,通过烦扰DNA复制等关键生物学过程,杀伤快速增殖的癌细胞。靶向治疗是基于肿瘤特定份子标记物选择性利用相应抑制剂或者单克隆抗体,阻断癌细胞成长、增殖或存活所依附的信号通路,失常具备相对于较高的治疗挑选性以及较低的全身毒性。免疫治疗是经过排除肿瘤对于机体免疫零碎的抑制,恢复或者加强T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抗原的辨认与杀伤能力,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国家医保局2018年组建以来,延续加年夜对于国民年夜众的医疗保证力度,每一年定期调剂医保药品目录,将少量新药好药纳入医保。目前,国家医保药品总数目已到达3159种,涵盖绝大多数临床所需药品,特别是对于癌症等重年夜疾病的保证水平连续晋升。  现行医保目录内的药品,既有化疗用药、也有靶向治疗用药、另有免疫治疗用药,共230余种抗癌药品,袒护肺癌、乳腺癌、胃癌等20余种常见癌症,年夜幅减轻患者用药的用度累赘。除间接医治癌症的药品,其他必要的辅助药物医保目录也都有笼罩。比如肿瘤化疗药常会带来吐逆、白细胞以及血小板低落等副感化,响应的强效止吐药、长效升白针等药物也都正在医保目录内。  此外,一些小同伴对基础医保能够另有一些误区:  误区一:医保能报销的药品仅占2%?  有人称“药监局核准的药品高出15万个,但医保目次只纳入了3159种。医保目次药品仅占2%”。这类说法把基于分比方统计口径的数据不加转换、粗犷比拟,决心抬高目录内药品数量占比,是明显错误的。  目前,统计药品数目有多种方法:其中之一是依照药品活性身分统计,统计的是具备相反活性成份的药品数目。这类统计规则的外围逻辑是:一种药,不管给药途径、剂型怎样,无论有多少个厂家生产,只要活性成分相反,就视为统一种药。以“阿莫西林”为例,无论市场上有若干个厂家生产,不管是胶囊、颗粒、打针剂,在医保目录中均认定为1种药品。国家医保目录即遵照这种统计形式,目前共有3159种药品。另一种是依照药品核准文号统计,统计的是药监部分批准颁布的、每一个具体药品上市许可的“批准文号”数量。这种统计规则的核心逻辑是:同一种药,不同厂家生产、差别剂型、差别规格都会有分比方的答应文号,会被认定为多个药品。仍以“阿莫西林”为例,阿莫西林有多种剂型(仅口服剂型就包括胶囊、片剂、颗粒、口服混悬液等),其中胶囊这一种剂型就又分为差别规格,不同规格、差别厂家临盆的药品,就会获患上分比方的生产批文,如A厂消费规格0.25g的药品,取患了同意文号甲;A厂又生产了规格0.5g的药品,取患上了批准文号乙(同一厂家,规格差别,文号差别);B厂临盆了规格0.25g的药品,取患上了同意文号丙(差别厂家,规格相同,文号分歧);C厂消费了规格0.25g的药品,获患上批准文号丁(差别厂家,规格雷同,文号差别),这就象征医保目录内同1种“阿莫西林”,按照同意文号统计,仅胶囊这一种剂型至少会有4个药品。按照这种统计方式,停止2024岁尾,我国境内生产药品同意文号共有超过15万件,其中有销售记载的药品有11万余件。  假设对医保目录内3159种药品的答应文号停止换算统计,则医保目次内药品的同意文号高出7万件,年夜约相当于天下市场有销售记录药品的63%。  误区二:进口药医保不报销?  看病时碰到入口药,很多人都会犯嘀咕:这些药医保究竟报没有报销?谜底是 “医保报销不辨别生产厂家,只有在医保目录内便可以报”。  我国医保目录实验药品通用名解决。比方,“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治疗癌症的药品,“贝伐珠单抗”是药品通用名,有不止一家企业生产。我国齐鲁制药出产的“贝伐珠单抗”(商品名为“安可达”),以及总部位于瑞士的罗氏制药公司临盆的“贝伐珠单抗”(商品名为“安维汀”),医保都能报销。又如,治疗2型糖尿病的二甲双胍,美国施贵宝公司以及我国华北制药等企业均生产销售,医保都能报销。  误区三:医保只报销重价的老药?  有人称“医保只报销便宜的老药,新上市的药品医保不能报销”,这是错误的。  国家医保局通过每年的医保目录谈判,将许多新药、好药、拯救药实时纳入报销范围,特别是不少抗癌新药获批不到1年就被纳入目录范围。比如近多少年国内上热门的免疫治疗(PD-1)类药物,医保目录中已经经有6款,纳入医保后患者的负担年夜幅减轻。另有在“头对于头比较中”胜过出名“K药”的国产新药“依沃西单抗”,2024年5月获批上市,昔时就被纳入医保目录。  实在案例:部分癌症患者在浙江省某三甲病院接受治疗的费用景象  案例一  2025年2月,一位63岁的肝癌患者,在浙江某医院接受手术和手术先后治疗,费用总额56954.5元,契合政策规模金额46665.57元,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39844.32元,整体报销比例为(根本医疗保险兼顾基金报销金额/用度总额)69.96%,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底子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金额/相符政策范畴金额)85.38%。  案例二  2025年1月至9月,一位53岁的乳腺癌患者,在浙江某医院接受化疗,正在院治疗12次,主要用药为卡培他滨、吉西他滨等,用度总额39277.84元,合乎政策范围金额27338.42元,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23008.19元,整体报销比例为(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金额/用度总额)58.58%,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金额/合乎政策范畴金额)84.16%。  案例三  2025年3月至9月,一位74岁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浙江某医院接管靶向医治,在院治疗14次,主要用药为贝伐珠单抗等,用度总额114800.67元,符合政策局限金额94131.82元,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64480.52元,团体报销比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金额/用度总额)56.17%,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根底医疗保险兼顾基金报销金额/合适政策范畴金额)68.50%。  案例四  2025年1月至8月,一位77岁的胃癌患者,在浙江某医院接受免疫医治,在院治疗10次,主要用药为信迪利单抗等,用度总额42022.99元,契合政策范畴金额33618.45元,基本医疗保险兼顾基金报销21840.55元,整体报销比例为(基本医疗保险兼顾基金报销金额/用度总额)51.97%,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金额/合乎政策范围金额)64.97%。  案例五  2025年2月至6月,一名51岁的脑恶性肿瘤患者,正在浙江某医院接受手术、靶向、化疗等治疗,用度总额133235.3元,符合政策范围金额121065.89元,底子医疗保险兼顾基金报销88818.96元,整体报销比例为(基本医疗保险兼顾基金报销金额/用度总额)66.66%,政策范畴内报销比例为(基本医疗保险兼顾基金报销金额/相符政策范畴金额)73.36%。此外,年夜病保险报销20156.24元,医疗救助补助9672.56元,叠加年夜病保险报销以及医疗救助补助后整体报销比例为89.05%(基本医疗保险兼顾基金报销金额+大病保险+医疗救济/用度总额)。  案例六  2025年8月至9月,一位59岁的脑恶性肿瘤患者,在浙江某医院承受放疗以及化疗连合治疗,用度总额54378.25元,符合政策范围金额40066.44元,基本医疗保险兼顾基金报销34445.83元,整体报销比例为(基本医疗保险兼顾基金报销金额/用度总额)63.34%,政策局限内报销比例为(基本医疗保险兼顾基金报销金额/符合政策范畴金额)85.97%。  (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 【编纂:刘湃】

用户反馈,在CF刷枪网站带软件源码✅项目合作 二开均可 TG:saolei44✅方面,值患上关注。

中新网广州9月29日电 (孙秋霞 王文浩)“新活力广州——2025年全国速写作品展”(下称“2025速写展”)28日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既是速写艺术的一次集中亮相,更是新时代文艺创作活力的生动展现。图为展览吸引参观者。广州市文联供图  据介绍,本次展览分为“全国速写作品展”与“新活力广州”两大主题版块。其中,“全国速写作品展”分为“往届回顾”“致敬大师”“刹那间”等七大版块。“往届回顾”版块以时间轴结合实物方式,再现一至四届速写展的历史文献资料,“致敬大师”主题墙展现了数百幅中西方绘画大师们的速写作品。  “新活力广州”部分以速写活动、多媒体互动体验及动态投影观展为策展思路,分为“速写活动区”“速写互动作品墙”“速写创作体验电子屏”“速写活动视频展播”“速写长卷投影观展区”五大部分。  在未来为期两个月的展期内,“速写活动区”将作为速写团队及机构举办宣教活动的空间,让更多速写爱好者及群众参与到速写体验活动中,带来创新型的观展体验。  广州市美协主席刘思东在致辞中表示,广州以其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通过速写这一形式生动呈现了岭南文化及大湾区艺术的动态之美与人文精神。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速写以其不可替代的现场感、选择性和人文温度,成为抵御艺术同质化的重要力量。  本届展览的优秀作品作者代表、沈阳市文联原常务副主席王哲年分享了他的创作故事与参展感悟。他说:“自2018年广州举办‘全国’速写展以来,七年里,我和许多作者一样,背着画夹,怀揣画本,穿行在巷陌老街、车间工地、夜市排档与乡村田埂之间,用一张张‘小画’,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变迁,感受着劳动者真实而鲜活的生活。”  活动现场,一幅由全国速写名家联袂创作的《新活力广州速写卷》由广州速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戈等代表赠予广州市文联,该作品长达60余米,以开阔的视野与细腻的笔触,生动勾勒出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当代活力与深厚人文,成为连接艺术与公众、传承城市文脉的生动载体。(完)--> 【编辑:陈海峰】

数据显示,全国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而明年毕业生人数预计再创新高。在搜索引擎搜索“大学生就业”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  从今年春招到暑假,再到刚开始的新学期,教育部出台多项措施,相继面向毕业生举办“国聘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电子商务行业招聘活动、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已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各高校正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构建起全链条、全流程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稳步迈向职场、实现人生价值保驾护航。  应届毕业生  组织进企面试定向挖掘岗位-->  为帮助应届毕业生高效对接优质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多所高校积极行动:北京科技大学锚定学科特色,组织学生走进重点企业开展现场面试,打造“走访-实习-录用”快速通道;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院系则深挖资源,定向挖掘岗位并举办“小而精”专场招聘;北京交通大学更设立专项奖励金,引导毕业生投身西部与基层。一系列精准举措从高校统筹、院系发力、政策激励多维度入手,为毕业生求职保驾护航。  李占魁没想到,自己在毕业季投出的第一份简历就精准“命中”,四个星期的实习期满,经过答辩考核后,他将有可能收到宝钢股份的录取通知书。结果会在9月出炉,而这个时候,正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刚刚开始秋招的时刻。  他的高效求职路源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北京科技大学就业辅导中心副主任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是三方意愿共同促成的。一方面,企业希望能更早、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有机会去企业实地参观,而高校本身也在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在此背景下,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在2024年推出,由校领导带队组织应届毕业生走入行业一线,走访重点企业,了解各方就业需求。该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胡琳茹介绍,今年,学校组建了12支就业先导团队,300余名师生分赴全国15个省份,走访了40余家重点企业。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去年,19名优秀学子在现场收到了企业发放的首批录用通知。今年仅宝钢股份一家企业,就有13名北京科技大学同学进入暑期实习中,顺利的话,他们有可能在实习后获得企业发放的录取通知书。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中英告诉北青报记者,学院积极织密校企合作网络,依托学院“企业行”活动积极拓展企业资源,加强与专业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合作联系,增加学生实习就业岗位机会,让学生走进合作企业开展研学研行,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通过校友接洽、企业来访、定向招聘、访企拓岗等“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杨中英介绍,学院还建立了优质雇主单位名录,动态维护合作企业数据库,开展校友所在企业定向推荐。在鼓励和督促毕业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双选会基础上,学院定期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提高校园招聘活动实效。  中国人民大学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注重发挥院系力量,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举办大量招聘活动,挖掘定向就业岗位。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及各院系走访高质量用人单位410余家,为毕业生定向挖掘就业岗位1100余个。尤其是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共举办180余场招聘活动,挖掘定向就业岗位1900余个,参会学生5900余人次。学校还注重维护对接近百家先锋人才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将更多适配性高的优质单位纳入合作范围。  从黔北山区走到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应届毕业生胡云选择回到家乡,入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南站。在贵阳南站货运编组场的寒夜里,一位工人师傅指着积压的黔东南山货感慨:“要是调度系统再快些,这些腊肉菌菇早该送到粤港澳的餐桌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胡云,他愈发清晰,改变家乡需要真学问、硬本领。  胡云是北京交通大学前往基层就业的学生代表之一。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以“国家所需即为交大学生所为”的就业导向,制定学校“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行程路线,实现对西部地区全覆盖,指导各学院聚焦学科专业特点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主动与广西、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用人单位洽谈对接,推动校企联合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着力提升毕业生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需适配度。  为了鼓励更多毕业生前往西部、前往基层就业,北京交通大学实施“典型示范激励工程”,学校设立了基层就业专项奖励金,重点对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重点领域就业的毕业生,给予2000-40000元不等额度的资金奖励。每年评选奋飞奖,举办基层工作训练营。2024届,基层就业人数同比增长33.6%,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0.7%,一名毕业生被西藏自治区专项招录项目录用。2024年,学校发放奖励金60余万元,167名学生被授予奋飞奖。两名师生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  在校生  提前规划职业入学开始筹谋  暑假里,北京交通大学2025级新生吴紫涵(化名)兴奋地拆开录取通知书时发现,随通知书一起寄来的还有一份《2025大学生职业发展自助手册》,让他颇为意外:“职业教育这么早就开始了吗?”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意识到,就业工作不能只针对大四学生,就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样,就业要从大一新生入校时开始抓起,帮助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专业、尽早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  吴紫涵在办理新生报到手续后发现,自己和所有新生一起,需完成两学时的线上职业生涯规划先导课。据该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博介绍,新生往往对大学专业缺乏了解,而且入学一年后就面临大类专业分流,所以学校要帮他们尽快了解自己的专业及相关职业,对大学生活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尽早规划。等到入学后,还有全校开设的21门校院两级线下就业指导类课程,包含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职业能力专题提升、创业教育等内容。其中面向本科生14门、研究生8门。  在北京科技大学,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本科生全过程培养中,甚至从新生入校军训时就开始了。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学校在新生军训时推出了“新生体验日”活动,让新生用半小时时间体验大学四年的生活,并对未来发展做出选择。有的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但在体验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在她看来,比起提升学生求职能力,高校在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中起的作用更为重要。比如如今一些学生一味求稳考公考编,就是就业观念出现了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看到不同职业选择的可能性,唤醒他们职业生涯的灵感。  北科大开设的全校必修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本科四年,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生涯困惑开展系统的课程学习。课程之外,学校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周三就业帮、周四工作坊、周五训练营,立体环绕式解决学生的生涯困惑。到了寒暑假,“抢跑计划”“迎战秋招”“研后冲刺”“暖冬行动”等活动则为同学们提供实用技能培训。胡琳茹就经常接到学生咨询,请她帮忙修改简历。  离校毕业生  离校不能断线服务温度不减  近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上线,专门为已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持续推荐针对性强的岗位信息。传统上,大学毕业生一旦办理离校手续就成为了“校友”,不再享受应届毕业生待遇。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近日指出,当前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是重中之重,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从教育部到各级高校,都把已离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服务范围,做到“离校不断线”。  “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的岗位信息来自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内,其特点是可以结合毕业生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求职愿望等个人信息,有针对性地推送匹配度高的优质岗位。这些岗位信息通过学信网公众号推送,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毕业生需要关注该公众号。此外,暑假以来,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陆续面向2025届和2026届高校毕业生推出6个专场招聘会,其中多场是针对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涵盖全国多个省份和行业。北青报记者在这些专场的北京地区招聘网页看到,招聘岗位分为互联网/通信/电子、生产/加工/制造、制药/医疗、教育等十余个行业,各行业下又进一步细分岗位类别。  在教育部的指导和带动下,在京高校在服务离校毕业生方面也积极作为。5月初至暑假期间,中国农业大学“中农云”学生就业服务网开辟了一个新专栏:“百日冲刺·离校不离心”2025届用人单位校招再对接暨2026届提前批暑期实习专场,为未落实就业单位的2025届毕业生找工作、非毕业年级学生实习搭建了一个专门的线上对接桥梁。离校毕业生在这里预约登记并投递简历后,用人单位可以在线筛选简历,然后与毕业生约定时间在线视频面试。  同样在暑假里,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就业专任教师孙雅楠注意到,最近有一场企业招聘的职位多为电子商务,于是她给英语专业2025届一位已离校毕业生打去电话:“这个企业的职位和你比较匹配,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先看看招聘信息,如果能进面试,我们可以通话模拟一次面试。”据胡琳茹介绍,对于已离校未就业的学生,北科大在当年12月31日之前,各院系就业老师每周都会和他们联系,询问其求职进展并同步给他们就业消息。现在,一些已经毕业很久想要换工作的同学还会与胡琳茹联系,一些毕业生手里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还会请她推荐学弟学妹。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针对已离校但仍有就业意向的学生,会建立专门的支持联系群,将给在校生的就业信息同步给毕业离校学生,根据他们的需求定向推荐,同时为他们返校参加现场招聘会、三方协议领取或更换等提供便利。  文/本报记者雷嘉 张月朦 张知依 【编辑:于晓艳】

📖 相关文章